来源:未知
2020-08-09 10:58
汪楠:近几年校园中的金融案例主要是一些非法的校园贷及虚假投资理财最为常见,一些不良网贷平台利用欺诈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而虚假投资理财则利用学生对金融知识的不了解,抛出高额收益为诱饵,设下金融陷阱与圈套。大学生作为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心理单纯,熟练使用网络支付工具等特点,比较容易中招。
汪楠:一方面需要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理性理财的意识,提高在校学生的金融素质。例如学习基本的金融常识,了解风险和收益是硬币的两面,不可能存在无风险但收益非常高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对于校园而言,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不盲目攀比、炫耀,这也能有效减少非法校园贷的潜在市场。尽量避免在不正规渠道了解、接触,如果的确有需求,可以申请银行的助学,或者创业等等。
汪楠:高校大学生刚刚脱离较为单一的高中生活,比较容易产生冲动消费等行为。我们建议每位大学生,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人,当做出每一笔投资或之前,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被冲动冲昏头脑。很多案事后分析,都会觉得其实行骗过程非常简单,冷静地想一想完全可以识破。其次,提高自身的金融素质也尤为重要,拥有一些基本的金融常识,可以很容易帮你识别出生活中的一些金融陷阱。举个例子,当有人告诉我现在有一笔短期内无风险,但年化收益可以达到20个点的理财产品,我们很快就能反应出这属于反常现象。因为根据投资中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你很自然的就可以识别出来,这种产品几乎不可能存在。因为高流动性、高收益和低风险在同一个产品中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汪楠:作为大学生,如果真的不小心上当受骗,那么我们第一反应一定是先报警,千万不能因为不好意思或者一些其他原因,自己承受,对外隐瞒。只要报警及时,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挽回损失的。其次,如果你意识到泄露了自己的密码或涉及的任何隐私,一定要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挂失,因为根据银行的规定,在挂失状态下的,其资金是无法转出的,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您现有的资产不再受到进一步的侵害。
汪楠:其实咱们大学生群体在学校期间,就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正规金融渠道,去学习一些理财手段,比如基金定投就是一种比较适合大学生的投资方式,一来可以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二来也可以培养财商,甚至攒下创业的第一桶金。
已毕业的同学,在创业的初期一般都会碰到启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可能回去找一些投资人投资或者创业,在这里建议大家还是要绷紧一根弦,不要因为条件宽松等所谓的“优惠”,去找一些非正规机构的借贷。有需求的同学,完全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料找银行,手续也不会太繁复,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被骗、资金无法到位等问题。为各位同学的创业梦想,添砖加瓦。